風電融資商機千億 金融業操兵迎戰
商品訊息描述: 離岸風電專題(中央社台北27日綜合報導)台灣游資豐沛,錢不是問題,目前銀行裡浮濫資金超過10兆元,足夠把離岸風場開發商、以及相關供應鏈廠商「餵飽飽」,但政府如何引導資金投入離岸風電,本土金融業者有沒有本事吃下這塊綠金大餅,或是把數千億元商機拱手讓給外商?
●國銀「銀彈上膛」簽署4000億元融資意向書
離岸風電政策啟動後,低迷許久金融市場彷彿活過來了,國銀「挺」風電好消息頻傳,其中離岸風電遴選最大贏家、獲配1.058GW的達德能源(wpd),8月中旬才宣布和國內外第三方驗證團隊簽署合作備忘錄,訂下年底完成新台幣650億元融資目標,8月底又傳出,wpd已爭取到超過1950億元融資額度,是原定融資目標的3倍,共10家國銀、20家外銀表態參貸,最快9月底確認銀行團名單。
北陸電力、玉山能源合資的海龍風電也找來壽險公司、公股行庫合作,包含國泰銀行等8家本土銀行都表明融資意願,估計本土資金占約36%、306億元。
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(CIP)與台灣人壽等3家壽險業者結合,已簽下包含4家公股銀行在內15家本土銀行融資意向書,融資意向總額1890億元。
全球離岸風電龍頭沃旭能源(Orsted),計畫以母公司Orsted A/S全額擔保在台聯貸,其中5至7成為沃旭自有資金,其餘3至5成透過融資或發行公司債。
●公股銀行參貸意願高 但只想卡債協商利率當「配角」
不過這些只是開發商徵詢金融機構授信意願的「意向書額度」,並非銀行真正撥款金額,目前已簽約核貸專案融資只有一件,即上緯、麥格理與沃旭能源合股的海洋風電187億聯貸案,共有4家國銀、7家外銀參與,合約期間16年,這也是國內首宗離岸風電專案融資。
至於達德能源申請的兩風場裝置,位於雲林的允能風場第一階段獲配350MW,需在2020年併網,第二階段的348MW則將在2021年後併網,依施工期推算,最遲今年底資金必須到位,明年初動工,才能如期併聯發電。
國銀對於風場案融資,雖然表達高度意願,卻只想當「配角」;玉山能源執行長陳聰華透露,第一銀行與彰化銀行日前主動上門洽談融資,兩家銀行都表明只考慮「參貸」,不會擔任主辦行。
財政部最新統原住民貸款計也顯示,到今年7月31日為止,台銀、土銀、輸銀、兆豐、彰銀、合庫、一銀、華銀與台企銀等九大公股銀行,對於綠能產業授信餘額6686億多元,其中離岸風電授信為0元,看似躍躍欲試的公股銀行,實則戒慎恐懼。
再翻開海洋風電187億專案融資銀行團名單,包括4家國銀,分別是國泰世華、台北富邦、凱基與安泰銀行等,7家外銀為法國巴黎、東方匯理、星展銀行、澳盛銀行、安智銀行、三菱UFJ銀行以及法國興業銀行,「錢多多」的公股行庫則不見蹤影。
●專案融資風險大 公股行庫因為不懂所以害怕
資金浮濫的本國銀行,過去每逢科技大廠籌組聯貸案,都搶破頭當主辦行,否則也要搶台中車貸認融資額度,但對政策積極鼓勵的離岸風電融資,公股銀行卻猶疑不定,到底在怕什麼?
一家不具名的公股行庫主管說,離岸風電融資有兩大風險,包括「工程複雜且漫長」與「政治不確定因素」,政治不談,本土銀行在離岸風電專案融資經驗、人才、資訊、風險機制、以及法規遵循「五缺」,可說是心有餘力不足。
行庫主管也說,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沒有擔保品,採「無追索權」方式辦理,開發商來談融資,唯一還款保證就是台電的購售電合約(PPA: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),萬一倒帳,銀行恐追討無門。
台電購電合約有十足的擔保力,但若要生效,風場不但要能發電,並且在營運期間持續穩定發電,不受地震、颱風、土壤液化等環境因素影響,如此開發商才能確保現金流入帳,按期償還銀行貸款本息,合約存續期若發生任何差錯,銀行都可能吞下鉅額呆帳。
另外,風電開發商在台灣也面臨法規定義不明、工程技術風險不確定、缺乏完整配套措施、行政程序冗長複雜、民眾不理性抗爭及回饋金要求等挑戰,這些問題都增加銀行的授信風險,也影響專案的可融資性。
●民營銀行不缺席 成立專責部門專攻離岸風力
相對於公股銀行保守因應,民營銀行顯得格外積極,國泰世華銀行是國內最大綠能放款銀行,2011年至今核貸超過千座電廠,總裝置容量近3億瓦(300MW),市占逾2成,是全台最大的太陽光電融資銀行,也可望成為國銀承辦離岸風電融資的領頭羊。
2016年5月10日,國泰世華銀行出面替上緯旗下海洋風力風電籌組聯貸案,找來安泰銀行與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共同籌組25億元聯貸案,協助海洋風力建置2座離岸風力發電機組;今年6月又參與上緯、麥格理與沃旭能源合資的海洋風電187億元聯貸,是在離岸風電上「走得快」的本國金融機構。
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坦言,太陽能發電、風力發電都是無追索權的專案融資,廠商拿未來售電的現金流量來貸款,銀行手上沒有不動產等擔保品,承作風險極大,「我們一開始也很怕」。
李長庚指出,國銀對離岸風電融資經驗的確比較少,但國泰世華花了很長時間跟廠商學習,參與海外綠能專案融資,並在內部建立專案融資部門,聘任專家出任主管,「我們有人了解產業、了解風險在哪裏」,才會參與放貸,銀行沒花時間學習、就貿然放款(離岸風電融資),是有一定風險的。
●金融業練兵 金融研訓院專業出擊
儘管承作風險較大,但不可諱言的是,在可預見的未來,離岸風電產業融資將是金融市場最大的一塊餅,公民營銀行唯有迎頭趕上,否則只能坐視商機流失;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指出,專案融資的還款來源是「(專案)未來的現金流(收入)」,銀行必須從法規、財務、保險、工程、環保、資安、運輸、電網併聯等因素評估可能影響與風險,並研擬分攤機制或尋求降低風險途。
但國銀目前最缺就是(專案)評估與風險管控人才,這也是國銀卻步原因之一,黃崇哲直言,銀行是專案融資風險最大承擔者,為此,金融研訓院開辦了一系列研討會與人才研習班,希望能夠協助金融業者把握風電商機。黃崇哲指出,國內超額儲蓄率占GDP的比率長期以來都在10%以上,將這些閒置資金能導入離岸風電等重大基礎建設開發,才能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。
●金管會射三箭 借重外銀經驗為國銀「進補」
國銀對承做離岸風場融資「期待又怕受傷害」,外商銀行則相對積極,今年以來金管會連射三箭,針對外銀承做再生能源融資鬆綁,一方面為風電引進銀彈,也希望藉此導入銀行辦理專案融資的經驗,為國銀「進補」。
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直言,離岸風電綠能產業,需要金融業的大力支持,不過國銀確實比較保守,法規放寬後,以後離岸風電融資,外銀可當聯貸主辦行,找本土銀行一起參與,不只本土銀行也有合作空間,本土銀行也可學習經驗。
金管會為外銀鬆綁的三道行政規章包括:第一,放寬外國銀行對單一客戶的授信上限,由70億元調整為「上限70億元或以該外銀分行淨值兩倍孰高」;第二,開放外國銀行在台分行發行新台幣計價債券,提供綠能產業更豐沛銀彈;第三,在台的外銀分行若對「再生能源發展條例」認可的綠能業者融資,可豁免客戶年營業額須達到350億元的限制。
能源局官員指出,風電專案融資目前雖然都由外銀主辦,但許多民營銀行已開始進入這個領域、學習外銀的做法與程序,透過這波離岸風電建置累積經驗,日後有機會「轉輔為主」,站在政府的立場是輔導、鼓勵,不會強迫國銀參貸,因為「有興趣的銀行早就準備好,保守的銀行若是強制它,反而會更保守」。
●專案融資小檔案
專案融資沒有擔保品,銀行依據「專案(計畫)」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、以及商業架構可行性,進行風險評估,如果是無追索權的專案融資,專案(計畫)收入將成為唯一的還款來源,萬一專案(計畫)失敗,銀行通常無法向股東或其他相關人追討,離岸風電開發案多數為無追索權的專案融資。(編輯:林孟汝)1070927
- Oct 09 Tue 2018 22:00
風電融資商機千億 金融業操兵迎戰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